双十一天,网上商城纷纷降价促销,竞争激烈,可是商品标价不统一、宣传的最低价不真实等现象常见,这让买东西的人感到很烦心。现在,咱们来仔细说说这些价格方面的问题。
价格差异乱象
网络购物中,商品定价常有多种变化。王帆计划在“双十一”期间选购备考资料,却看到有些商品价格差异显著,个别商品相差一倍以上。她向商家了解情况,对方解释称促销期间价格会有调整,不过会附带一张十元钱的购物凭证。而在另一个购物网站,一款面霜在打折前反而提价了,虽然参与满减活动后价格与平时持平,但用户感觉难以获得真正的优惠。
价格不透明问题
部分促销商品在活动初期不显示优惠价格或最终到手金额,导致顾客难以辨别是否真的降价。今年“双十一”期间,许多商品仅提供使用优惠券后的价格,未标明活动时的原价,真实优惠情况难以判断。某服装店在“双十一”前宣布了“店铺专属优惠”24小时自助下单全网最低价ks,但活动启动后24小时自助下单全网最低价ks,满减优惠金额保持不变,顾客无法明确了解价格变化过程。
“全网最低价”真相
所谓的“全网最优惠”往往是宣传手段。有些平台声称能买到所有商品的最便宜价格,但大多数购物者无法对整个平台进行价格比较。而且,这种价格限制可能触犯反垄断法和不正当竞争法。商家虽然用这种说法来吸引顾客,但购物者实际上很难真正买到全网最低价,只能在各个平台促销活动中碰碰运气。
消费者获取低价难题
李月谈到,要寻得最便宜的价格,必须留意各平台的情况,各个平台提供的优惠方式五花八门,比如直接减钱、发放代金券之类的,多得让人眼花缭乱,真正遇到最划算的时机十分难得。购买者需要投入许多时间和精力去弄懂各种规则,即便如此,也不一定能买到最划算的商品。
平台经营模式影响
平台有两种运作方式,一种是品牌方直接面向顾客开店,另一种是品牌方只供货给平台,平台再转卖商品。这两种方式在定价上有所不同,这就使得价格情况变得复杂起来,让顾客更不容易判断价格是否公道。
专家建议与提醒
陈音江先生认为,“全网最便宜”这种说法既不符合规定也不合法,商家只能确保自身短时间内的最便宜价格。消费者在看到价格承诺宣传时,需要认真查看相关条款,比如保障的商品种类、时间期限以及如何兑现等,以防掉入价格圈套。
购物时,有没有碰到过价格计算特别麻烦的情况?大家在选购东西时,是否有过类似困惑?欢迎留言讨论,也麻烦大家帮忙点赞转发,让更多人知道这些价格方面的内情。